查看原文
其他

立德树人与大学教育的根本宗旨——彭玉平教授在中山大学2020年教师节座谈会上的发言

中山大学 2020-09-13


▲彭玉平教授发言(摄影:肖遥)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对高等学校提出的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前寄语: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初心”其实就是本心。为什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初心,那是因为高校工作者的使命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所以这里的人才是有特定的内涵,是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是有着民族复兴责任感的人。这意味着当今大学对人才的理解要结合时代的要求。


大学的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工程,立怎样的德树怎样的人则是关键所在。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立德树人”,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立德树人是大学教育之魂,是通抓高校教学各个环节的纲,是高校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一项重要使命。所以立德树人的问题不是仅仅通过部分思政课来落实,而是通贯了教学的全过程。


立德树人

是中国教育的一项优良传统


《论语》中提及孔门四教:文行忠信。四教之中,德之教是绝对的主体,忠信是德的基本内涵,而“文”是德的重要体现,作为实践的“行”则以德为思想统帅。儒家教育的重点对我们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立德”本来是中国古人对自己的要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唐代的孔颖达解释说:“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立言就是要让自己的话语因为传达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立德”的阐释思路也与此相近。既然立言就是言立,立德当然也就是德立,让个人的道德情操成为一种时代的典范,并因为其境界极高而影响到当时和后世。


立德、立功、立言三者得其一就可以不朽,但不朽的等级还是要差异,立德在不朽的“太上”位置,也就是最高等级,在《左传》的语境里,立德就是要让自己成为圣人,而圣人的一切都是后人效法的规则。就三者的关系来看,立德其实也是立功、立言的基础。


而我们现在说立德树人,主要是就培养对象而言的。我们现在不说圣人,但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还是一个基本要求,而教师尤其要具备高尚的德性。中国有许多职业,但将职业与道德放在一起合成一个专有名词的却不多,但“师德”却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名词,这意味教师这一行,对“德”的要求比其他行业要更高,因为涉及到培养人的问题。一个教师水平可以有高低,能力可以有大小,唯有德不能降格以求,必须一直维持在高水平高境界。



中山大学一直坚持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在我们中山大学,可以具体化为“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这十二字培养目标。中大强调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这“优秀”的内涵当然很丰富,但德一定是排在第一位。譬如若无德的支撑,领袖气质也无从说起。


德才兼备,虽然是并行来说德与才,但德还是居于才之先,原因很简单,因为“德是才之帅,才是德之资”,才华的发挥是在德的支配下进行的。家国情怀就是德的重要内涵。因此,我们中大的培养目标不仅务实,而且高远。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既要有才的支撑,更要有德的统帅。


《管子》里面说: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终身树人。树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什么叫树人,就是让被培养者在社会中能“立”起来,能成为一个伟岸而光明的个体,能支撑这个时代和社会。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栋梁之才”。


作为教育的宗旨,“立德树人”的提出,更加明确和强调了高校培养人的方向。作为教师,除了要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更要以德化德,以德育人。我深深感到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抓住了根本,但这也注定是一项长期的不可须臾放松的任务,不是抓个三五年就可以告一段落,而是只要大学在,立德树人的这一根本宗旨就应该一直坚持并发扬光大下去。


我校召开2020年教师节座谈会

逸仙新人到啦!中山大学欢迎你!

庆祝教师节 | 大医精诚 情系苍生 ——我的老师陈家祺教授


--- iSYSU ---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彭玉平

责任编辑:陈倩赟

初审:王冬梅

审核:马明辉

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